王安石的担当精神-九游会俱乐部

 王安石的担当精神-九游会俱乐部

王安石的担当精神

作者:蒋罗林     校长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6-10-18     点击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不仅为文奇崛峭劲、不拘旧法,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而且在为政方面不守陈规、力主变法,成为彪炳史册的改革先驱。

  任何改革者,无论古代还是今天,也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往往招致非议和指责,王安石自然也未能例外。近日,在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时,深切感到其在面对责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担当精神。

  “答司马谏议书”是身为宰相的王安石写给当时的朝廷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一封辩驳性回信。司马光博古通今、学识深厚,尤以主编“资治通鉴”而闻名后世,但在政治上他却墨守陈规,成为朝堂内外保守官员的领军人物。他写信历数改革之弊,指责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

  在这篇辩驳性的回信中,王安石并没有因为司马光身居高位且声望隆盛而妥协退让。相反,对于司马光指责改革的言论,王安石针锋相对逐条对其予以驳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也就是说,王安石认为,修改法律、整顿吏治、调整税收、批驳奸臣,都是变法图强之策,根本不存在司马光责难的那些问题。

  针对司马光关于改革已经招致“天下怨谤”的说辞,王安石更是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其中的原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的确,官员们早已习惯了舒适安逸、因循守旧、苟且偷安、得过且过的生活,王安石的改革必然打破以往为官的常态,遭到反对实属必然。

  王安石不但驳斥了司马光的种种指责,而且还直截了当地阐明了关于为官必须“大有为”、必须“膏泽斯民”的观点:“如君实(即司马光)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如果您责备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我就不敢领教的了。)

  王安石关于为官必须“大有为”、必须“膏泽斯民”的观点反映了为官从政的一种担当精神,非常值得现今各级官员们汲取、借鉴。当前,一些官员在改革举措深入推进、作风整治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话里话外时常感叹为官环境“今不如昔”,留恋过去吃喝玩乐、颐指气使、游手好闲、随心所欲的官场氛围,对新规定、新要求牢骚满腹、横加指责,以至于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该履行的法定职责不认真履行,该承担的岗位义务不愿意承担。对这些官员而言,应当从王安石的这封书信中受到启发。

                                                                                                          来源:中国普法网

 

 
 
 
网站地图